百乘之虹>奇幻玄幻>同一片蓝天fly > 第一章 悠长的胡同
    传说,元朝时期,华北平原南部黄鹂县有个姓付的人家,当家人头脑聪慧,性情豪爽,经营药材生意,富甲一方,闻名乡里,他乐善好施,极有威望,但不知为什么,他的基因两极分化,他的子孙要么高富帅,白富美;要么矮矬蠢,丑残傻。十里八乡众说纷纭,惭惭地真成了一种思维魔咒,付家媳妇每每怀孕,都战战兢兢,生怕生出什么怪物,越是这样,基因越是下滑,到了清朝初年,付家子女优劣比例几乎是五比一。

    付家新任当家人,去寺院拜佛,法师建议他,从思想上阻断一些愚昧的心理暗示,才能改变家族命运,于是他广建私塾,还立了寺院,供文殊菩萨,他想从信仰到行为,改变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文素养。

    私塾中出过探花郎一枚,进士两枚,举人秀才无数。付家子孙虽没有出现过大富大贵之人,但逐渐没有了残疾,魔咒的传说惭惭远去,私塾一直被有出息的学子们重修、扩建。直到清末战乱时期,私塾解散,后被付家庄村民占据。这些房屋虽然低矮,但是所用建材还算讲究,两间一小户,三间一大户,纷纷拉起了院墙,把出路留成了二尺半宽的小胡同,至于出路跟自家院落哪个宽敞了更方便些,不是某个人可以作主的,私塾本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,但在赤裸裸的人性面前,数百年的努力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原点。

    付方舟就是付家嫡系子孙。作为老付家的正统后裔,他跟别的付姓不一样的是他的家,条条胡同都可以通向的一个地方,那是三分大的庄基,是原先付家喂马的一个院儿,大门口处还算宽敞,街门是两扇破木头门儿,门轴就放在石头堆儿上,一开门,有吱呀的声音,门轴跟石头上的坑显然不是原配,这套装备极不配套。有人说这两扇木门一定名贵木材做的,依老付家的家势,怎么着也得留下一些有份量的东西。可是单看掉了漆的木头成色,看不出个啥,用手掐上去,木质是软的,不是柳木便是杨木,这两扇门不知道被多少人窥视了多少次,终被判定为劣质。

    如今的付方舟靠祖上传下来的秘方,开了一间中药铺,十里八乡的头痛脑热,风湿杂病,保胎、养胎都过来找他。他的中药铺在胡同巷的东边,他家在胡同巷的西边。他每天上下班都要从胡同巷穿过,熟悉巷子的,不过五分钟路程,不熟悉的,转半天也转不出巷子。

    此时,也接近正午,付方舟从药铺往家回,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夹袄,黑裤束着腿儿,三月,正值春分时节,正午的太阳已经稍有辣意,他满脸的皱纹盖住脸上有麻子的痕迹,眼睛不大,脸瘦长,他双手背在身后,这是他走路时的习惯,这个习惯真的不太好,双手本来是维持平衡的,背在后面,如果真的脚下不平,摔了跟头,不会是双手接地,失去了第一保护动作,不过,他也不怕,他走路很慢。

    快走到胡同尽头时,付方舟停住了脚步,他抬头看见黄老七家的房顶上几片耀眼的琉璃瓦,当年,老付家第二次被土匪洗劫的时候,大院掘地三尺,所有值钱的东西被抢劫一空,房顶上的琉璃瓦被邻居拿走了一部分,付方舟和杜兰秀带着不满两周的女儿逃往湖南。两年后回来,大部分邻居纷纷把抢走的东西归还了付家,只有黄老七,明目张胆地把琉璃瓦用在他自家房顶上!

    黄老七跟杜兰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青梅竹马,杜兰秀嫁给付方舟后,黄老七迅速倒插门招赘给对门付蓝妮,几十年来,黄老七繁衍子孙,对付方舟客气而疏远,井水不犯河水,可每次看到黄老七,付方舟心里就不是个滋味。如今黄老七已经离世,他的两个孩子黄抗美、黄援朝很是尊重付方舟,大爷长,大爷短的叫着,完全没有隔阂。

    黄家房顶上那几片琉璃瓦始终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,虽然年久已经看不出原有色彩,但是它与周围的瓦片不协调,质地不一样,颜色不一样,永久也不能融为一体。

    付方舟刚走进自己家院子,对门黄抗美就过来了,黄抗美嘴歪眼斜的,满脸痛苦,他说女儿黄爱玲放学回家了,喊了一声“爸”他一扭头,突然就头晕目眩的,跟上次一样,眼前象有一万个虫子在飞,黑点不断。

    付方舟仔细把脉。

    “感觉我活不了多长时间了。”黄抗美痛苦地说。

    “什么话。”付方舟在黄抗美的后脑勺的穴位上下了三根针,他打开随身携带的一个黑色提包,拿出一粒丹药,黄抗美迫不及待含进口里。

    “这个药不能常含。”付方舟拿出单子开药。

    “我这个病能不能除根啊!”

    “首次上来的时候,你应该治彻底,你老是不能按时吃药,稍有缓解就停药,这样反复几次不好除根儿。”

    “我这回一定治彻底。这病防不胜防的实在吓人,好了跟没事人一样,也难怪我不当回事。”

    黄抗美明显比刚来时好多了,付方舟给他拨下了针,“往水缸里放一块儿铁。”付方舟说。

    “诶”黄抗美拿着药方拿药去了。

    付方舟走进南屋,这是他跟妻子杜兰秀的房间,杜兰秀坐在炕上,她有腿疾,一般情况下下不得炕,她有一张大家闺秀的脸,自带几分恬静,花白的头发盘在脑后,脸色稍黄,皮肤松驰,皱纹都不是死折,随着表情的变化,皱纹也会有变化,她洁静得犹如一尊仙姑,虽然没有裹过脚,但看上去跟三寸金莲差不多。她坐在炕上,洁白的炕单,整齐的被子,扫炕的那个笤帚也规规矩矩地挂在炕头不显眼儿的一角。这个让人看一眼就感觉整个心情都会安静的女子,她很少提起往事,她的孩子们也不知道她究竟经历过什么。

    付方舟把黑色提包挂在衣架上,他的大女儿付可亲已经把饭菜准备好了,小低桌上放着玉米面饼子,一个咸菜,一盘豆芽,一盘煎豆腐,三个馒头,三碗稀饭。